为什么说未来十年是股权投资的十年?

关注

最近看到很多经济学大咖都说未来十年是股权投资的十年,是这样的吗?有道理吗?股权投资逻辑是什么?

 |  5年前 举报  | 
×
line
点击右上角
分享给朋友和朋友圈
liulanq
分享
闪亮之星 1082021

闪亮之星

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

↑收起
5年前 回复(0)
最美的风景 1082015

最美的风景



类似的话题之前聊过。其实我认为,不止是未来十年,是未来很多年里,股权投资都会是非常重要的。为啥?很简单。股权投资并非是存在于一时的,而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的。尤其在现代社会,大多数的伟大企业和成熟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都依托于股权投资,获得资金,以及投资人的各类帮助。

只是,作为一个投资类别,股权投资为大家所熟知,是近几年才开始的。理由很简单,过去股权投资的主体一般是机构,比如保险公司,比如政府引导基金,或者是一些大财阀之类,个人的力量有限,往往参与不到股权投资中去。

到了近几年,中国的投资者越来越成熟了,手握的财富越来越多了,并且受限于资产荒,钱需要找到出口。所以,股权投资浮出水面。

来自于清科研究中心和宜信财富的研究表示:

1、股权投资行业快速增长,规模数量齐升。


2、投资回报可观:国内股权投资整体回报率喜人,尤其是前四分位IRR更是非常惊人。




3、大众接受程度快速增长:在5年前你跟100个人问股权投资,也就有5个人能答上来,如今你问股权投资,应该要有至少20个人能答上来。如今股权投资行业的从业人数就超过了20万。


↑收起
5年前 回复(0)
最美的风景 1082015

最美的风景

综合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判断:股权投资进入了高速增长的阶段。

再回头去深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几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因:

1、国家社会因素。国家社会经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开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从三驾马车也能看出来,原来的最简单的贸易、加工、低技术含量的生产等逐渐势衰,国家经济转型,各行各业创新加速,变革加剧,股权投资的机会前所未有。

2、人的因素。目前中国进入了从创一代向创二代过渡的阶段,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商业逻辑和特征。相较于创一代钟情于实业来说,创二代更喜欢投资。我们现在经常能看到那些二代不愿意步一代老路的新闻,对于二代来说,全新的市场环境,意味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没有人主观上喜欢固步自封,都是希望开创自己一番事业的。

3、全球化因素。毋庸置疑如今的社会经济是开放的,我们已经不再是封闭的状态,商业全球化浪潮下,资本或者说投资也一定是全球化的,而且往往投资会走在最前面,因为资本最敏锐。

以上是我对未来十年是股权投资十年的理解。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最关心的当然是如何参与这十年的红利发展期。所谓的投资趋势其实就是找到经济中最高增长的那个元素,那我们如何找到它?

可能是受在机构工作的影响,我是非常非常推崇专业化和工具化的。简单说就是,你想喝一杯纯正的啤酒一定是去选最好的酒厂的酒而不是自己酿,你想砍断一棵树,一定是选择用斧头或者锯,而不是用手去折。投资也是一样的,借助专业工具、专业机构远比自己投资高效得多。就像用手折断树枝,和用电锯锯断树枝的差别一样大。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参与私募股权投资的工具无疑最有效的是私募股权基金和私募股权母基金,二者相似,却又有很大的不同。

所谓私募股权基金,就是专业去寻找市场投资机会的,比如著名的IDG资本是目前国内20年来最成功的私募投资机构,20年中他们考察了不下5万多家企业,投资了530多家,其中有130多家成功上市或并购。这么庞大的工作量是个人无法想象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借助专业机构的原因。

当然,从市场中选出最好的私募基金也是一个难题。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5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4万家,已备案私募基金3万只,如果在全球范围投资数量就更加的惊人。

而且这些基金良莠不齐,排名靠前的和排名靠后的业绩差距很大。以2016年上半年为例,当时市场震荡,行情不佳,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新发行的1.08万只私募基金中,仅有2778只产品处于正收益,仅占总数的25.6%。

这种情况下,个人投资者如何选择私募股权基金成为很大的难题。于是从90年代诞生了母基金(PE FOF),并在2010年以后逐渐进入中国。私募股权母基金采用的是精选策略,即从私募股权基金中选出最优质的进行组合投资,只不过各家机构的投资策略略有不同,比如宜信财富私募股权母基金就是采用的“头部策略”,即选择业内最优秀的前20%的私募股权基金进行组合投资,以此来最大化的保障收益和控制风险。在当前的市场阶段,应该是私募股权母基金是非常适合国内中高净值投资者的选择。

母基金的吸引力还有一点,就是降低了优质基金的投资门槛。大多数私募股权基金的起投额度都在千万元以上,个别的还会到3千万、5千万甚至更高,即便如此优秀的基金依然难求。而母基金则将门槛降至了100万,但却增加了话语权(因为整体规模大),成为受这些顶尖私募的欢迎,因为大多数优秀私募更偏爱机构。


↑收起
5年前 回复(0)
已无更多回答~
1人关注了该问题
相关讨论
欢迎登录知投 立即注册
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知投送你